走进常信

【教师风采】许志荣: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发布时间:2022-10-28 点击数:

初秋,我走进位于常州市孟河镇的江苏省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登上观景台,一览“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的画卷全景,体会3D稻田艺术的魅力,一眼望去,整个农业产业园充满了艺术与文化气息。稻田艺术画是通过在稻田中种植不同颜色的水稻来绘制的,预先准备好紫、黄、白、红、绿五种天然彩色水稻秧苗,按照规定的间隔、行距进行栽插。在整个施工的过程当中,首先设计出图纸,然后采用北斗定位的方式,在田里进行定位,定位之后整个画面采用人工插秧的方式,画面的外围是采用的现在流行的水稻机插秧,以减少人工的产生,将传统农业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稻田文化,人们才有幸欣赏到这一幅幅田间“长”出的艺术画。身边的游客赞不绝口,纷纷称奇。

看着这一幅幅田间艺术画,我不禁陷入了遐思。课堂何尝不是教师的稻田呢?让人拍手叫绝的课堂犹如这“田间艺术画”,让人难忘、称奇、赞不绝口,而平淡无奇的课堂却犹如一片片平常的稻田,看后无感,听后无获。如何上好一节课管好我们的稻田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话题。

好的课堂一是设计,二是呈现。它要求教师必须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世上没有固定的教法,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有良法无定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无疑是好的课堂的第一步。记得一次公开课,要讲的内容是“螺纹”,我确定了这块稻田,接下来就尽力让它成为“艺术稻田”。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教具模型)、企业生产实例,学生喜闻乐见的抖音、淘宝等网络平台、思政元素、行业前沿知识等等元素就是我心中五颜六色的“稻子


一、精心设计、组织。课前要求学生利用抖音、淘宝、百度等线上平台查询什么是螺纹以及螺纹的加工、要素等知识。

课中,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如螺钉、螺母、螺栓、螺孔,饮料瓶,洗衣液瓶等引入螺纹的概念。抛出企业生产实例:如何加工内螺纹和外螺纹,顺利过渡到加工方法。用动画演示加工方法,结合加工方法的动画、一步一步在黑板上示范画图解决重难点“螺纹的画法”介绍新国标,带学生探索螺纹的标记与标注,依据当今“高铁中的螺纹紧固件有没有被日本卡脖子”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最后以唐氏螺纹的发明人唐宗才作为思政元素,他的工匠精神最终颠覆了传统的螺纹,螺纹紧固件较好的防松性能在某种意义上改写了螺纹的历史。最后总结思政精神:唐宗才的“有解思维”和“执著精神”正是现在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他“用工匠精神铸螺纹”,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也要绝不轻易放弃,一步一步地打磨自己的产品,直到做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中国制造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布置习题复习、巩固课堂内容,预习下一节课内容: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二、精彩呈现教学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为了准备这一次课,我找五颜六色的“稻子”用了3天,写单元设计4天,写脚本用了2天。期间,在螺纹往内外螺纹过渡的时候,我总感觉语句不通顺。几次修改后仍然不满意,最终求助于语文组的李艳老师。我把ppt和脚本完整讲一遍给她听,她认真地对ppt提出了修改意见,帮助我用简短的话表达准确、过渡巧妙。后来,我又把PPT发给大王军、刘海兰、宋巧莲老师,请三位机械制图课程的前辈帮我把关,确保专业术语转化成学生喜欢听的说法的正确性,以及五颜六色的稻子在这块稻田中恰当应用。

顺理成章,课堂精彩呈现,学生们热情高涨,教学进展非常顺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得到了学生和督导的一致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美丽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所有课程都是老师讲出来的,讲好课的关键是老师,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课堂获得感,勇敢投身于新时代的“课堂革命”,我们才能让稻田成为让人喜爱的“艺术稻田”,我们才会收获职业的幸福感。(图文、朗读/许志荣 审核/赵宇萱 吴昊 吴青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