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教师的职业生涯已然度过了27个年头,这二十余年经历了时代的变迁,走过了教育的改革,见证了学校的发展。身处其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幸与情怀。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几十载的工作实践,使我对学生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追求轰轰烈烈的表象,而是要立足平平淡淡的付出、实实在在的耕耘和默默无闻的坚守,才能让我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虽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如何进行大学生思想引领,如何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如何引导广大青年更好地服务社会是我时刻思考的问题,也成为了我的工作重点。
立足“思想成长课堂”,让思想引领“有高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永远是我心中的大事,要让思想引领走深走实,顶层设计要“有高度”,让学生参与进去,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强化,脱颖而出。通过打造“思想成长课堂”,从“团支部、分团委、党支部”三个层级面向学生推出“学风建设岗、爱心公益岗、理论学习岗、基层实践岗、红色宣教岗、就业服务岗”六大岗位。制定《学生岗位积分管理实施细则》,通过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学习和锻炼,得到相应的岗位积分,将学生岗位积分作为党员发展、优秀团员评比、团员发展以及各类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这一举措有效激励了学生参与多岗位锻炼的积极性,逐级培养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担当,打通了学生思想成长通道,让红色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打造“朋辈帮扶”学业提升工程,让育人体系“有实度”。如何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是我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问题,在不断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朋辈帮扶”学业提升工程。每学年初,在评奖评优的基础上,在学生群体中挖掘鲜活的榜样人物和故事,树立标杆、培树典型,让同学们见贤思齐。同时发挥优秀学生的学业引领优势,利用公寓活动室开展学业朋辈互助提升工程,通过一对一帮扶、小组帮扶、每周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等规定,让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业有困难的同学一起学习,共同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挖掘学业困难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动力,解决学业困难。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使优秀学生通过备课更深入地学习了课程,使得自己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以及“专转本”考试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也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大幅提升。多种辅导形式与朋辈辅导的亲和力,使学生积极融入集体,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朋辈帮扶”提升工程,历经两年的成长积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已成为学业辅导工作的有力抓手,发展为学生相互帮助、锻炼成长的平台以及展示优良学风的一面旗帜。
组建“红色青年宣讲团”,让志愿服务“有温度”。“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要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要着力培养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自2021年3月起,分院开始成立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的“红色青年宣讲团”,精心打造红色宣讲系列、着力创新宣讲形式,创设完成“四史教育、中国精神、红色技能、初心传承”四大宣讲模块,并拓展形成了“实境宣讲、云上宣讲、实践宣讲”三种宣讲活动,为广大青年师生提供了思想成长和能力提升的平台,并以青年之声传递奋进力量。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宣讲团停课不停讲,启动“线下录制+视频宣讲+线上传播”的“云”宣讲模式,陆续推出十多个主题视频。并在微常信平台推出了“抗疫专题”视频,用声音和力量呈现了校园内的一抹“别样红”。这抹“别样红”就像一道冬日暖阳,既温暖了人心,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电院,始终有一份“永不失联的爱”。
春风化雨,其乐未央。如今,课堂内外、形式新颖的平台载体越来越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氛围也正在形成。思政之“盐”如何更好地融入育人之“水”将是学生工作者需要持续关注的话题,也是整个教育工作者亟待探讨的课题。
坚守初心,慢煮岁月。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人生三境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治学三境界”。在大学之道上行路,得要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和研究,经过多次的磨炼,才会豁然开朗、融会贯通,从而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我想我们能够为学生做的虽然只有杯水车薪,但在这里的所学、所感,足够让我们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走得更加坚实、更加明朗。(文/张晓红 审核/赵宇萱 杨红燕 余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