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1年3月15日[常州日报]
人这一生能否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真是一个考验,但荆美芳做到了,她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和热爱刺绣并孜孜以求,人生因此而变得笃定从容且熠熠生辉。2020年1月,她被授予“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之前还被授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常州市“巾帼建功”标兵等等。
2021年的第一场大雪中,我们去坐落在唐家湾路的荆美芳刺绣艺术工作室拜访她,我脑子里固有的大师形象是年迈质朴、架着眼镜的古稀老人,没想到是一位美貌出众气定神闲的中年女子,这让我充满好奇。
不过,当你了解她这些年的经历就不足为奇了。荆美芳1978年出生在金坛,高中毕业就去了广州,干了一年的会计工作后就果断辞职,开始做起自己喜欢的事情。2004年,国内单反相机还不多见,她就去香港买了单反相机,跟随驴友跋山涉水、学习摄影;还一度迷上了画画、弹琴(吉他、钢琴、古琴)。在一次赴苏州镇湖采风中,镜头穿过一扇虚掩的木门,一位穿着印花蓝布衫的绣娘坐在明堂大树下刺绣,画面静谧唯美,想起广州快节奏的生活,她当时深受震撼,内心惊叹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精致。就是这样的机缘巧合,荆美芳遇到了她的师傅。“我不会教,你要学就坐我旁边学”。于是荆美芳就买了绷架坐在旁边开始了一针一线,做的不对时,师傅转过身帮她戳两针。广州到苏州,几年间的实践和体悟,荆美芳学习了30多种基本针法,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水到渠成,荆美芳在广州办起了刺绣禅修馆,定位在高级白领减压式刺绣,随着轻柔的音乐,制作一些生活类绣品,虽说用着比较浅显的技术,但主要目的是修身养性。
2012年,荆美芳又一次做出选择。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她毅然卖了广州的店铺和住宅回到常州。在一番调研之后,她对常州本地的乱针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乱针绣主要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长于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作品。此种方法丝理转折灵活,质感表现力强,绣制的题材广泛,十分考验刺绣人的创造精神。
2015至2016年间,荆美芳对刺绣针法做了一次既精致又魔幻的优势挖掘,将所学苏绣中的平针和乱针绣中的乱针优点融合,形成了一种既有平针的整齐、又有乱针的随性的“Z”形乱针绣针法,“Z”形针法是对乱针绣的补充和优化,它集“乱针”和“平针”于一体,既能发挥乱针分批加色的优势,又能以平针掩盖针脚,去除掉乱针留下的“笔触感”。这种“Z”形乱针绣针法,对写意类、水墨国画类作品的虚实效果及色彩穿插融合表现非常到位。
荆美芳享受着刺绣带来的乐趣,所学摄影、美术、音乐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绣品的品质,跟随构思自由驰骋,追寻脑海里的形象去穿针引线时,甚至会遇到出乎意料的光影和纹路。作品《一禅》就是一幅8.5公分的方寸之作,薄如蝉翼的双面绣,工艺难度可想而知。这个萌萌的小和尚原是朋友的一件玉器作品,征得同意,荆美芳开始了挑战,作品完成后,原创作者被震撼了,这件作品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相继,作品《青衣》荣获深圳文博展“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银奖”;作品《霾》荣获文博展“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银奖”……2018年,受青果巷周有光图书馆委托,她创作了《周有光 张允和肖像》,被常州市图书馆永久收藏。
看着这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仿佛看到她一针一线耕耘的执着;仿佛看到她皱眉、展顏、沉思、凝视的考量。“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古人对绣品赞美的美好方式便是赋诗一首,赞美刺绣之美几近乱真。再次造访荆美芳时,她正在将一根丝线劈分成普通丝线的1/16,甚至1/64,肉眼几乎不见。她神情专注、一脸虔诚,相当享受。
出于感恩,荆美芳刺绣艺术工作室开始将这项传统的手工技艺引入传承和公益教学的理念,只要愿意学刺绣,她都手把手地教。她不计得失担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艺术类公选课《江南绣艺》课程教师,担任常州市图书馆少儿部公益课《刺绣的乐趣》课程老师。每月一期教小朋友创意刺绣,不局限于色彩,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锻炼手眼协调;中学大孩子的公益课,则传授多种针法及如何欣赏刺绣作品;在对成年人的教学中,则针对每个人的追求差异,提供技术支持。
荆美芳说,虽然力量有限,所学所业也只是一片狭小天地,但艺无止境,艺术审美更是普惠大众的广阔世界。我深以为然。她对刺绣对艺术的理解,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到的艺术见解,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