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江苏教育报]我省高校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办实事”变成“事办实”

发布时间:2021-06-04 点击数:

摘自2021年6月4日[江苏教育报]

日前,江苏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自力带领部分党员干部,来到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管理处,调研库区开展无序养殖网箱整治、采砂整治等源头治理工作,与东海县委县政府相关人员深入交流做优做活库区渔业经济开发等工作,并就进一步深入推进校地产学研合作达成初步意向。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各高校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集中精力办好事关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大事,又用心用情办好师生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聚焦深度、力度、效度,以问题为切入点,以项目为着力点,以机制为创新点,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把“办实事”变成“事办实”。

聚合资源办好事

“一天的时间,我们在睢宁筛查了231名孩子,听诊、心超、讲解、救助。有36名孩子需要手术治疗,后续他们将在我院接受免费治疗。”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佑工程”团队医生耿直和其他4名队员一起前往延安、徐州等革命老区,对3000多名0至18周岁的青少年儿童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

聚焦百姓健康,在为民服务中突显实效是南医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该校联动省内外29家附属医院和学生专业社团,围绕“肿瘤防治周”“多动症日”及重大疾病主题,开展“初心向党、仁心为民——千村万户健康行”活动,将医疗服务送进革命老区、基层、社区等,目前已组织开展10余场义诊活动,覆盖2000多名群众。

和南医大一样,江苏各高校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的“催化剂”,鼓励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聚合资源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每周三下午,江苏省肿瘤医院和省人民医院部分病房都会迎来一群年轻的演奏者。他们来自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曙光行动”志愿者小分队,志愿者们用手中的二胡、竹笛、琵琶等乐器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给现场病患及家属带来心灵上的抚慰,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

聚焦师生解难事

这学期,江苏大学在学生宿舍区前统一安装了电动车充电桩,让不少学生惊喜不已。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学生郝林灵告诉记者,以前学校集中充电的地方不多,他经常在私人车行排队等待用插线板露天充电,很不方便。“现在在学校充电,10小时仅需1.6元,充电桩还带有防水功能,下雨天也不怕。”郝林灵说,学校的举动很贴心。

江苏大学围绕“收集意见—分类整理—分级推进—定时督办—评估反馈—整改落实”6个环节,建立健全“我为师生办实事”闭环工作机制。该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40个二级党组织、26个机关部门相关人员先后通过走访、座谈、调查、网络征集等方式,形成问题、任务、责任“三清单”,找准查实师生们的操心事、烦心事,目前已完成104个“我为师生办实事”项目。

为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江苏各高校把为师生解难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效果的落脚点,精心推出“我为师生办实事”自选动作。例如,江苏科技大学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有效解决了校区间交通、图书馆和体育场馆延时开放、阶梯教室空调安装、食堂菜肴稳价提质等多个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校还建成2公里环湖塑胶步道,供师生课余健身;建成5个“教师驿站”,设置教师休息室,并免费提供相关服务;在食堂新增夜餐供应点,满足师生夜餐需求;在长山校区开通“爽提”校园订餐配送平台,并完善学生公寓热水、直饮水等设施设备。这些举措,实用又暖心,赢得师生员工的一致“点赞”。

聚力效度办实事

不久前,由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援建的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云计算实训室顺利落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学校相关专业技术水平。该校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落实人才培养精准帮扶举措,输送专业教师10余批次,帮助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建强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充分激活知识帮扶的“造血”功能。

我省各高校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紧扣学校实际,立足地方所需、群众所盼,创新工作方法,致力把社会服务做实做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员师生在社区推广“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微菜园”等新风尚,以专业水准服务社区生活;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了西兰花人工授粉难题,为西兰花繁殖赢得最佳时机。该校党员教师在贫困村挂职“第一书记”期间,组建“博士工作站”,通过入户示范、生产技术指导、项目争取等方式,全力帮扶地方村镇实现脱贫致富。

为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提升服务效率,常熟理工学院开发“科技知识图谱”系统,有效解决了校企双方信息闭塞问题。企业通过开发PC端搜索引擎、手机App等方式,让企业需求与高校科技资源智能化匹配,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和教师少跑腿”。目前,该校已利用“科技知识图谱”促成校企合作项目近30项,合同金额达1000万元,校企合作对接效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