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中国常州网]董玥彤:静心、坚守,传承梳篦文化

发布时间:2021-07-28 点击数:

摘自2021年7月28日[中国常州网]

7月22日,记者在邢粮梳篦工作室看到,以“常州三杰”等红色元素为主题的常州梳子,整齐地摆放在展柜上。这是邢粮的弟子、儿媳妇董玥彤特意为庆祝建党百年创作的。

这位80后喜爱梳篦并与之结缘。她希望通过静心坚守,传承好常州梳篦文化,让宫梳名篦在保护与传承中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常州地域特色。

董玥彤和她创作的“常州三杰”梳子

拜师学艺

2003年,董玥彤大学毕业,起初干的是会计。在一次展会上,她偶然接触到了梳篦,看到一把把梳篦上手工雕刻的画面,顿时勾起了儿时的绘画爱好。当年,董玥彤毅然辞去了会计工作,拜常州梳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邢粮为师。

真正接触了梳篦制作,董玥彤才知道“要干好这活不容易”。做一把篦箕,除雕花、描花、刻花、烫花、嵌花五种工艺,还需经篦篾、骨档、制漆、楂子等6个工种42道工序,并要进行胶工、打磨、镶头等6个工种30道工序,最后进行复查整理半道工序,共计72道半工序。木梳从选材、拉舵到打屯头、切片,再到煮梳坯、划线、开齿直至上光,需经28道工序才能成为成品。

她伸出手指说,做砂磨时,手指要按住梳子紧贴砂轮,一不小心手指甲就会被磨掉,“中间几个指甲都是磨齿时磨掉的。”梳篦制作是一个极其细致的纯手工活,不仅技术要求高,且要眼明心细,更要耐得住寂寞。董玥彤慢慢摸索到的秘诀,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到极致。

精益求精

接触梳篦后,董玥彤也遇见了爱情,成为邢粮的儿媳妇。虽说是一家人,但邢粮对她的要求反而更高,仅抛齿一道工序,董玥彤就足足练了近1年。2011年,邢家创办了常州市邢粮梳篦有限公司,因雇佣的工人少,董玥彤与丈夫两人身兼数职,采购、制作、财务、销售等样样要干,每天还要清理梳篦加工后的木屑和粉尘。董玥彤说:“那几年,每天忙得像陀螺,整个人灰蒙蒙的。”

她的坚持,赢得了邢粮梳篦的快速发展。几年间,门店从1家增至10多家,销售业绩也从最初的负债,增长到现在的近千万元。随着公司的发展,董玥彤挑起了参加展会、品牌推广、工艺讲解的大梁,逐渐成长为常州梳篦行业的后起之秀。

董玥彤这种既能吃苦又有担当的精神,让邢粮萌生了立她为传承人的念头。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接过传承之棒的董玥彤知道学艺必定是艰苦且枯燥的,但她未曾想过“雕描刻烫”的工艺学起来竟会如此之难。刚开始,董玥彤的工作就是每天在纸上练习画画,从一朵花开始,花型、线条粗细和颜色……每个细节都要求细致入微。从此,董玥彤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各种工艺,先后参与设计《青花瓷》系列工艺梳篦、《印象青果巷》系列工艺梳篦、《七彩人生》系列工艺梳篦、《青果情结》等作品,与邢粮共同探讨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在争执中进步,在共鸣中收获。2016年6月,董玥彤入选钟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12月又被确定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

董玥彤

传承创新

2019年,董玥彤以“传承常州梳篦文化,助力明星城市建设”项目参加了常州市职工创新创业创意大赛,并获优秀项目奖。该项目获得了10万元“创保贷”的资助。

在董玥彤看来,传统的技艺需要传承,但传承也必须结合时尚融入日常,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为让常州梳篦艺术后继有人、薪火相传,董玥彤招纳有志于学习梳篦的年轻人,亲授技艺,在厂里开设“大课堂”的同时,还与李公朴小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合作,让梳篦艺术走进学校。

董玥彤满怀信心,静心坚守做好常州梳篦的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