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晚报]常信院6名毕业生耗时近3个月,以校园建筑为元素创作出大型浮雕作品——一份毕业设计,传递独特感恩情愫
摘自2023年10月27日[常州晚报]
■毛翠娥 任文珺 文 高岷 摄
一件长4.8米、高1.2米的木板浮雕作品,呈现的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代表性建筑景观——图书馆、教学楼、行政楼、体育馆。
作品名为《因为常信,所以自信》,主创是常信院数字创意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6名学生。近日,在即将开启毕业实习之际,他们将这幅耗时近3个月制成的作品送给学校,为常信人“厚德、勤业”的精神传承再添闪亮注脚。
感恩学校
大型浮雕寄深情
“我们想在毕业实习前以一件原创作品表达对学校的感恩。”暑假前夕,环艺专业曹苏等6名同学在该校副教授张文超的指导下,决定以“感恩回馈,献礼母校”为主题,通过写实的表现手法,在木板浮雕上再现校园地标性建筑。
大型浮雕创作工程于暑期启动,从设计、放样、雕刻,到打磨、上色、上油、消光,耗时近3个月。此前没有太多大型浮雕创作经验的6个人上来就挑战长4.8米、高1.2米的大型浮雕作品,难度和挑战可想而知——
仅设计图稿,李衡同学就画了6稿,从不同角度来呈现,选定最优一稿在纤维板上等比例放样;手工雕刻是最耗时的一道工序,历时近两个月,同学们一开始力度把握不好,在反复的推平中积累经验,渐入佳境;打磨环节从60目砂纸用到800目砂纸,先后打磨了6次。
好在学校很关心同学们的毕业设计项目。没有场地,学校将教师办公场所改造成临时工作室;缺少适合雕刻厚度的板材,老师带领学生与厂家沟通,给予资金支持;雕刻过程屡屡受挫,辅导员在做好心理疏导的同时还帮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效率。
10月12日,浮雕作品完工,所有人都很激动。“文博楼是我主笔设计雕刻的,作为教学楼,这里承载着我们最好的时光。”团队成员刘冉期待,该作品能激励更多常信青年学子,立志高远,刻苦求学,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独辟蹊径
技能锤炼促成长
据悉,此次校园建筑版浮雕作品的出炉,是受上一届环艺专业几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启发。张文超介绍,彼时,陈冠一等3名为毕业设计一筹莫展的男生向她求助,“注重动手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我把他们毕业设计的内容从室内装潢制图换成大型浮雕制作,该项目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能发挥他们所长。”师生们以“喜迎党的二十大,美丽常州看发展”为主题,将天宁宝塔、市民广场、滆湖之星等地标建筑融入浮雕作品中。最终,这件浮雕作品,凭借好立意、妙设计、精制作在毕业设计展中成为翘楚。
首创成功给了张文超动力,“这也让我想继续下去,让浮雕创作成为学生的一技之长。”当2024届的6名同学找到她时,她再次带领大家挑战更大型的浮雕制作。
“在毕业设计中,学校鼓励学生发挥所长为学校赋能。”常信院数字创意学院院长杨会表示,学生设计的图书馆、创业街、校园沿河景观带……这些带有常信印记的作品,在见证常信精神传承的同时,也让毕业生更加领悟工匠精神,筑牢“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成长基因。
学以致用
服务社会增亮色
为发挥专业优势,深度挖掘学生优势特长,提高服务地方能力,近年来,常信院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协同育人,让师生专业实践沉入基层一线,鼓励师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服务社会。
该校数字创意学院与天宁区、武进区多个社区共建“创·艺”社区学院,以党建引领校地共建,将人才培养融入社会服务,打造师生专业实践平台。结合专业特点,学院联合常州博物馆开展“以美育人·对话历史”——主题教育“大思政课”系列活动,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与武进区星韵学校结对共建,开设“创·艺”美育大课堂。学生们还利用专业技能,到周边社区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环保、社区环境建设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校企社协同育人——数字创意学院这一育人创新举措,是常信院坚持走特色化人才培养之路的缩影。近年来,该校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对标产业发展前沿,结合相关职业标准、岗位标准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使常信学子毕业即就业,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相关链接:
https://epaper.cz001.com.cn/czwbpaper/pc/layout/202310/27/node_A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