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常信院:指尖传承映初心青春接力焕非遗

发布时间:2025-07-14 点击数:

摘自2025-07-14[中国常州网]

七月的青果巷,黛瓦飞檐与青春身影交相辉映。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薪火相传 非遗新声”实践队二十余名师生深入古巷,在梳篦展馆与匠人工作室间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寻根之旅。他们以青年视角解码非遗密码,为古老技艺注入时代活力,在方寸梳篦间书写了一场生动的文化传承实践。

千年栉影,从宫廷华章到时代新韵

在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邢粮的深度对话中,常州梳篦1600余年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昔日宫廷御用的金银牙雕,饰以龙凤彰显尊贵;后飞入寻常百姓家,化作竹木素简实用;而今在坚守传统工艺根基上,大胆融入时尚元素,华丽蜕变为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的文化载体。邢粮深情讲述:“这不仅是一件工具,更是江南文化的符号,承载着匠人的智慧与岁月的厚重。”

匠心淬炼,七十二道工序里的信仰之光

“匠心,是对毫厘之差的极致追求,是在浮躁时代坚守初心的精神灯塔!”邢粮手持竹梳的讲述,点燃了学子心中的文化火种。在他的指导下,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信仰公开课”在操作台前展开。从机器开齿到手工打磨,学子们在方寸之地挥洒创意:梅兰竹菊的文人风骨与苍劲书法相映成趣,“拒绝蕉绿”的现代热词与明快色彩碰撞新生。队员颜秋梅在梳背刻下“守心砺行”时感慨:“亲手制作才知,每道工序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跨界破局,非遗明珠照见复兴之路

面对传承的时代课题,邢粮展示了破局智慧:与乱针绣、留青竹刻等国家级非遗跨界融合,以细腻针法添彩,凭立体雕刻升华,使梳篦跃升为复合艺术品。他强调:“传承既要深扎技艺之根,更需借力短视频、文创联名等青春语态,让匠心在创新中永续。”团队负责人徐烨雯深有感触:“这把梳篦已将工匠精神烙进我们心里——它不仅是工艺准则,更是贯穿人生的信仰之光。”


当非遗遇见青春,传承便有了无限可能。“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是守护文脉,更是铸就文化自信、推动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在传承人与青春力量的携手同行下,常州梳篦这颗非遗明珠将持续闪耀,照亮更多人的文化记忆,在新时代续写辉煌篇章。


相关链接:

https://www.cz001.com.cn/news/#/article-detail?id=33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