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常州日报社-常州新闻]临近春节,常州高校多措并举关爱困难学子

发布时间:2021-01-22 点击数:

摘自2021年01月22日[常州日报社-常州新闻]

常报全媒体讯 发放爱心补助、送上“防疫大礼包”、关爱重点疫情地区学子……春节将至,常州高校纷纷开启“送温暖”模式,给困难学生带来“家”的呵护。

常州工业学院:把留校学子都安顿好了

“学校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切,我们现在住得可好了,是个小套间,有小客厅、厨房、淋浴间,还有冰箱、洗衣机……希望家乡河北也能快点好起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籍学生杜昌浩说道。

和杜昌浩一样来自河北的学生,常州工业学院共有75人。自河北石家庄等地疫情突发后,学校第一时间筛查学生信息,及时将有关疫情地区的学生纳入学校“温暖冬日”行动方案中,给予每个学生500元困难补助。75人中,72名学生已享受免费的车票去往学校周边的亲戚、朋友家过寒假,还有3名学生滞留学校。

为确保寒假期间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常州工业学院为他们集中安排住宿,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并让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的联系。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免费住宿,给我们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让我们辅导留学生的汉语,我觉得很有意义。而且每天都有老师关心我们,我很感动。家人都很放心。”家在河北邯郸市的学生吴建帅说。

元旦后,常州工业学院就启动了“暖冬行动”计划,通过暖冬物资补助、现金资助、路费补助、伙食补贴、走访慰问困难家庭等形式,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暖冬行动”资助方案,确保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据统计,学校共资助学生285人,累计金额10余万元。

常州工业学院副校长吴丽云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暖冬行动”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温暖过冬和安心学习的一项资助育人举措。

常州纺织学院:特殊的“常纺年俗”

在常州的年俗里,做包子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寓意团团圆圆。而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给困难学生送去学校“金字招牌”——“常纺大包”,成了学校“常纺年俗”的一景。

据了解,“常纺大包”是市民口口相传、一“包”难求的年俗味道。放假前夕,校领导走访宿舍、开展座谈,将“常纺大包”礼盒送到86位困难学生手中,并为他们送去慰问金以及新年的问候。

而颇受关注的“常纺年俗”,今年还增添了新项目——“常纺春联”,一经推出就受到被师生追捧。

该校学生处处长李洁琦介绍,学校构筑“以生为本”的三全育人资助平台,在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经济资助的同时,融入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励志教育,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理念,在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生活帮助、精神鼓励、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充分实现了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据悉,常州纺院已连续第七年获得全省高校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荣誉。

常州信息学院:老师热心之举,学子暖身又暖心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2020级学生小戴来自江西农村,家境贫困。临近寒假,眼看着其他同学都离校回家了,小戴却因囊中羞涩犯了难。由于地方防疫政策,外省回江西人员需要提供核酸检测报告才能回家,除去做核酸检测的费用,小戴身上仅有70元,都不够买车票。班主任刘雪燕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系里申请了临时补助,帮助她买了回家的车票。考虑到小戴家没有办理建档立卡,无法享受当地的扶贫政策,于是学院积极与当地扶贫办沟通,争取帮助小戴办理助学贷款。

对于正在校外参加顶岗实习的大三学生,学院也同样关怀备至。作为学院特长生工作室的陶同学专业成绩优秀,在指导老师聂章龙的举荐下进入了一家不错的软件企业实习。但是家庭的突发状况导致他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一时陷入了困境,过冬也仅有一件御寒的棉衣。聂老师了解后,不仅自己出钱资助这名学生,给他添置了几件冬衣,同时还帮他向学校申请了临时补助,解决燃眉之急。

不仅如此,常信院电子工程学院还为建档立卡同学免费发放含有口罩、酒精消毒巾、洗手液等物品的“爱心防疫包”,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生的防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