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1年1月25日[常州日报]
2021年,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系到未来五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全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启航“十四五”。如何在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记者采访了多所学校的负责人。
常州工学院:
扎根地方作贡献,谱写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篇章
常州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汤正华认为,“十四五”时期,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常州产业转型升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创建等都必须依赖相应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为常州工学院事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空间和机遇。
汤正华表示,“十四五”期间,常州工学院将大力传承和弘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围绕“五大明星城”建设,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人才库”和“智囊团”作用,为赋能常州科技创新和城市能级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瞄准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走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集聚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整体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建设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材料工程三大学科,促进师范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促进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办学特色更趋鲜明、办学资源更加丰富,学校具备授予硕士学位资格。
未来五年,常州工学院将继续坚持“在服务常州中获取资源,在扎根常州中打造特色,在贡献常州中提升能力”的办学方略,推动大学与城市共生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人才培养对地方产业的支撑度、科技创新对常州产业的贡献度,努力创建一流应用技术大学。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聚焦产业集群,培养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
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之一,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十四五”期间,将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聚焦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培养“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要素网络化、企业管理智慧化”的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
该校党委书记王钧铭表示,在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的背景下,学校将对标世界职业教育高水平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三教改革,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学校治理能力建设,推进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到2025年,学校将全面建成办学综合实力雄厚、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水平高超、科技服务成果丰硕、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国际合作品牌彰显、智慧校园全国领先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有效支撑“制造强国”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产业协同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六方面工作提质培优,以质图强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推进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百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晨表示,未来五年,学校将全面贯彻职教改革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提升办学能力,深化内涵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据了解,该校将以建设优质五年制高职校为目标,努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传承百年办学精神,建设省内专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卫生高职院;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打造新时代医护康养人才的培养摇篮;创新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省内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学术成长平台;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打造长三角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打造“智慧+”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新阵地;对接一流专业标准,构建面向国际多元融通的职业发展通道。
着眼于医学发展新趋势,学校将积极融入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新高地,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描绘学校百年发展新蓝图。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九大任务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
2020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西太湖畔,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发展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该校校长谢建伟表示,“十四五”期间,省武高将坚持“为了师生的和谐发展”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有志向、有智慧、有品位的新时代青年”,“打造一支有情怀、善育人、会研究、能创新的高品质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为有文化、有特色、有朝气的高品质示范高中”。
据了解,通过“加强科学民主的规范管理”“构建智慧校园教育新生态”等九大任务,该校将重点在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和特色建设上下功夫。
文化建设上,学校弘扬朴讷诚笃的“朴”文化,强化“朴”文化管理,营造“朴”文化氛围,开展“朴”文化教育,使“朴”文化建设与办学理念相统一,使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敢于争先的进取意识、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和求实创新的奋斗精神成为学校精神内核。
课程建设方面,将加快建设五育并举的课程:以德扬善,涵养学生精神风貌;以智启真,奠定学生扎实基础;以体强身,增强学生健康体魄;以美塑心,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以劳立行,锤炼学生坚毅品格。
特色建设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彰显英语特色,打造科技特色,创新体育特色,最终使学校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品质示范高中。
常州市勤业中学:
让师生“走出自我”,让百姓“走进勤中”
作为常州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十四五”期间,勤业中学将努力践行“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为学校的未来发展作整体策划和谋划。
副校长卢凌表示,2020年9月学校改扩建工程已经结束,学校将以“勤道”文化为核心对学校环境文化进行深度开发与建设,系统性、多层次、立体化构建学校环境文化,彰显环境育人的价值。
学校系统设计了符合校情的“勤道”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常州市音乐学科基地”的效应,施以音乐、舞蹈、戏剧教育,强化人文素养的培育,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好学能学又拥有传统美德的现代学生。
学校将继续秉承“自觉 勤勉”的校训,进一步加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成立“‘勤进’学习共同体”,促使教师“抱团”发展。以“常州市教科研基地”为平台,营造教学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教科研氛围。
学校位于钟楼区中心地带,现有3位老师领衔钟楼区名师工作室,与周边多所学校经常开展联合教研。大容量的多功能报告厅、地下停车库也经常被钟楼区街道、其它学校借为活动场所。学校将进一步“强内涵、塑形象”,让师生“走出自我”,让百姓“走进勤中”,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努力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学习力强、成长性好”的新型社区好学校。
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
传承创新,推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
觅渡教育集团创建于1841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如何让百年老校焕发新光彩,“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守秋白精神,扩大集团化建设版图,传承、发挥科技教育优势,推进科技创新。
作为集团化办学的先行者,觅渡教育集团校长吴毅表示,面向“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觅渡教育集团将深化集团化办学成果,把优质资源继续放大辐射到永红街道的皇粮浜地区和五星街道的白云片区,增强钟楼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秋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觅渡人。多年来,学校始终传承秋白精神,积极创建党建品牌“秋白先锋岗”,构建“江南第一燕”三级觅渡课程系统,下一步,学校将积极开发拓展新型“思政课堂”,利用学校建立的青苗学习社,让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中感悟秋白精神,在实践与体验活动中锤炼必备品格,提高文化软实力。
以“我们爱科学”作为科技教育的发展原点,觅渡教育集团开展“做中学”“趣味实验”“科学大概念”等系列项目研究,实施“课内外一体化实施科学教育方式”方案,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十四五”期间,学校科技教育将立足青少年的需求,将科学、技术、社会在教育教学层面有机融合,构建相适应的教学场景,让师生获得真发展。